查看原文
其他

烟火海棠 | 尝海棠传统小吃“笠(làp)” ,忆往昔峥嵘岁月

你关注的 海棠发布 2022-08-26



“烟火海棠”周末美食分享会第十期来啦!本期推出的传统小吃是——笠(làp)。小伙伴们是不是好奇,“笠”明明读作“lì”,为什么却在后面注音“làp”?



海南方言“làp”,意思是囚笼。比如用竹篾编成用来抓鸡的笼子叫“鸡làp”,套小猪去集市上卖的笼子叫“猪làp”。来看看今天这个小吃的形状,叫“làp”最形象不过了~只是汉语拼音没有“làp”,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汉字了,所以此“笠”非彼“笠”,一个替代字而已。


为了今天的美食分享会,藤桥村的曹莲英阿姨提前一天带上儿媳妇陈玟霏到海边割露兜叶,然后打刺、割瓣、编笠兜。



曹阿姨出生在龙海村军田三队,心灵手巧,小姑娘的时候就常编织葵叶扇去藤桥镇上卖,见过她手艺的长辈都夸她是“巧娘子”,所以编“笠”信手拈来~


粳米淘洗干净,加入些许吊草豆仁,用盐调味,用汤匙灌进笠兜,再加入一块五花肉,一段腊肠,封好口,用剪刀剪去叶尾,成了,下锅!



经过漫长的等待,“笠”上桌啦,先来解“笠”吧~这个过程寓意挣脱囚笼,解开郁结,有出人头地,手头越来越松,运气越来越好之意~



海南做“笠”,用途很广,如乔迁新居、儿女满月、给父母祝寿、女儿回娘家、亲人病愈出院或者出监狱、亲人出远门等都要送“笠”。


原先的“笠”是没有肉的,最好的就是加入豆仁,用盐水调味。如今生活好了,可以随心所欲加入自己喜欢吃的配料,也不必费劲解结,直接用刀切开即可~说明解“笠”所寓意的幸福生活已经实现了,无需再解~

  




本期“烟火海棠”周末美食分享会在环境优美的龙海村委会军田村举行。正如村落阳刚大气的名字,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,这里就是海棠湾地区的革命策源地,藤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暴动第一枪就从这里打响。



本期活动在这里举办,意在来一场与正气相拥的红色故事分享会,让大伙在分享美食的同时,忆往昔峥嵘岁月,吃水不忘挖井人~


村道边,树荫下,摆起桌,奉上茶,请来乡贤村老,品着“笠”,饮着茶,就此摆开龙门阵。



乡贤朱兴琦老先生(中)对军田村的历史变迁和革命事件如数家珍,向大伙娓娓道来。


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军屯制,这里就是军户垦荒开出的田地,所以叫“军田”。这片田地后来荒芜了,长满了茅草、露兜簕、荆棘等茂密的灌木,只有两棵见血封喉树是最高的树木。


▲见血封喉树


在这两棵见血封喉树的旁边,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公庙(现已被拆),旁边还有一所平民小学,革命农军就借着到公庙活动和学生上学的掩护,在这里聚集并策划革命斗争活动。军田中茂密的灌木丛又是藏身疏散的好场所,所以这里也就成了农军的革命根据地。



今天来的嘉宾大多是革命农军的后代,他们兴致盎然、手舞足蹈地讲起童年割露兜叶做“笠”、包粽子的趣事。



为了解决长途跋涉中“吃”的问题,在新疆戈壁滩有“馕”,在海南下南洋、外出劳作的人带有“笠”,这些食物都有共同的特点,就是便于储存和长途携带,都是从生活环境中磨练出来的智慧的结晶~



嘉宾们的父辈就是带着“笠”和粽子作为干粮南北征战,除了便于携带又能保存较久之外,更多的寓意是家人们希望战士们通过解“笠”而平安吉祥、逢凶化吉~



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中,先辈们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,解“笠”也许不能减少牺牲,但却寄托了亲人对平安的期盼~当食品被赋予精神寄托,它就成了一种永续传承的文化,“笠”意深远。



忆往昔峥嵘岁月,先辈们筚路蓝缕、栉风沐雨,嘉宾们万分珍惜今天父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,都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~


由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,这个村也要拆迁了,尽管满心不舍,但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大局,他们愿意舍“小家”顾“大家”~红色基因的传承,就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~



//

不知不觉中

本期“烟火海棠”美食分享会又结束了~

下期会带来哪道传统小吃?

讲述哪段故事?

敬请关注

我们不见不散哦!



监制/林   辉

审核/周   哲

主编/蔡佳明


#往期回顾

时政资讯

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周红波赴海棠区调研村民安置项目建设工作

烟火海棠

藤桥市场也难觅踪迹的美味:藤桥肠粽

乡村焕新颜

升昌村:睡莲开钱包鼓 田园美村民富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